在宫中,朝廷亲自操办尉迟恭的祭奠仪式。文武百官、皇亲国戚纷纷前来吊唁。三日过后,举行出殡仪式,朝中的文武官员都前来送行,一路上白车白马,气氛庄严肃穆。葬礼结束后,尉迟恭的兄弟们谢过圣旨,又向百官致谢。朝廷降下旨意:封宝林承袭父亲的虢国公爵位,宝庆封为陈国公,尉迟号怀封为平阳总兵。黑白二位夫人因老相公的离世痛哭不已,不过承蒙圣恩,得以御祭御葬,儿子们也都获封官职,她们心怀感激,在家守孝。
此后,朝中太平无事,日子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,转眼间又是一年。到了秋后,万岁照常坐朝,文武百官朝拜完毕。圣上对程咬金说:“如今没什么可说的了。” 程咬金感到无可奈何,无法再保救薛仁贵。,都不敢站出来保救,只能面面相觑。圣上随即降旨:“将仁贵绑赴法场斩首,回来缴旨。” 旨意一下,薛仁贵便被绑着带走了。
说来也巧,正当此时,徐茂公在汉阳府救济饥荒的事务完工,前来缴旨。他正好看到法场正要处决薛仁贵,立刻大喊:“刀下留人!” 负责行刑的指挥见是英国公徐千岁,哪里敢动手。徐茂公赶忙来到殿上,俯伏在金阶前缴旨。圣上看到徐茂公,心中十分欢喜,说道:“先生在湖庆救饥,想必已经完成了,百姓们的情况如何?” 徐茂公奏道:“湖庆汉阳府前年遭遇大荒,蒙万岁洪恩,数百万百姓得以存活。今年麦子丰收,百姓们的日子也好过了。如今老臣前来缴旨。方才老臣上朝,看到法场要处决薛平辽,已请他们刀下留人,希望能保救薛仁贵。” 万岁道:“他犯下十恶不赦之罪,朕今日一定要斩他,先生就不必再管此事了。” 徐茂公奏道:“老臣也是奉旨来救薛仁贵的。” 万岁道:“徐先生糊涂了,只有寡人的旨意,谁能假传朕的旨意?” 徐茂公说:“万岁三年前就降过旨意,老臣正是奉旨行事。” 圣上说:“先生越发荒唐了。三年前,哪有这样的旨意?”
徐茂公解释道:“万岁前年在东辽三江越虎城外打猎时,老臣曾奏明会遇到应梦贤臣,但此人福分浅薄,过早面见君主并非好事,还需再过三年。希望陛下暂时不见他,等过了三年,班师回朝时再见也不迟。当时圣上曾说,‘早见朕三年,难道他还要折寿?’臣回答说,‘寿倒不会折,只怕会有三年牢狱之灾。’万岁又说,‘卿越发糊涂了,这牢狱之苦只有寡人能决定,谁能将他关在牢里!如今朕想要见他,就算是应梦贤臣,将来犯了十恶大罪,寡人也只将功折罪,不会把他关进天牢。’老臣接着奏道,‘万岁金口玉言在此,日后薛仁贵若有违条犯法之罪,求陛下赦免他。’承蒙吾主亲口答应,‘自然赦免他。’所以,老臣今日正是奉三年前万岁的旨意而来。”
贞观天子听了,点了点头,问道:“先生的主意是怎样的?” 徐茂公说:“如今仍将薛仁贵发回天牢,明年秋后再行处决。” 天子说:“就依先生所奏。” 于是传旨放绑,薛仁贵又被送回了牢中。万岁龙袖一挥,驾退回宫。
程咬金等一众公爷,原本见要斩薛仁贵,却无法保救,心中懊恼。如今见徐茂公上朝,满心欢喜,本以为薛仁贵一定会被释放,没想到又被送回天牢。众人都不理解,程咬金上前问道:“二哥,许久不见了。方才圣上似乎有心赦免薛仁贵,二哥为何又让他回天牢?” 徐茂公说:“兄弟你有所不知,天数已定,他命中注定有三年牢狱之灾,就算提早出来也会有其他波折。圣上终究会对他起疑心,另找事由斩他。明年让他欢欢喜喜地出来,岂不是更好?” 程咬金等人听了,心中大为不悦,各自回府。
时光飞逝,日月如梭,不知不觉又快过去一年。且说西番哈迷国,有一位元帅,名叫苏宝同,他是苏定方的孙子、苏凤的儿子。国王封他为扫唐灭寇大元帅,坐镇锁阳城,与陕西交界。苏宝同派使臣来到长安。这天,万岁驾临早朝,黄门官启奏道:“有西凉国的使臣前来朝见。” 天子说:“宣他进来。”
使臣来到金阶前,俯伏在地奏道:“番邦使臣杨魁叩见,愿天朝圣主万寿无疆。今有番表一道,呈与陛下御览。” 朝廷说:“是什么表章?呈上来。” 杨魁将奏本呈上,接本官把奏本呈到龙案上。天子打开一看,上面写着几行字:
扫唐灭寇苏元帅,三世冤冤要报仇。
手下雄兵千百万,要灭唐朝尽九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