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回 造流言李渊避祸 当马快叔宝听差(2 / 2)

樊虎见叔宝走了,心想:“我在官府面前夸下了海口,没想到他却不肯答应。我再到他家去劝说一番,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。” 于是,樊虎来到秦家。只见宁夫人正在堂前,樊虎作了个揖,把之前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,又把叔宝推辞的话重复了一遍。宁夫人说:“做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,如果祖上有什么荫袭,还可以考虑依靠一下。” 樊虎说:“在战场上拼杀建功立业,谁不想去做呢?无奈时机还没到,只能暂且将就一下,随机应变,可哥哥偏偏就是不肯!” 这时,叔宝从里面走出来说:“母亲,您别听他的。” 宁夫人说:“你虽然志向远大,但樊哥哥说的话,我觉得也有道理。说不定可以借此机会出人头地,也未可知。况且你祖父也是从东宫卫士做起的,人未来的发展难以预料,不宜过于固执。” 叔宝是个孝顺的人,只好连声答应:“是!” 樊虎见叔宝答应了,便说:“既然如此,明日我来约哥哥一同前去。”

第二天,两人一同去拜见刺史。刺史问道:“你就是秦琼?” 叔宝回答:“小人正是秦琼。” 刺史又说:“我听说你是个豪杰,如今就让你做个都头,你可要小心尽责。” 叔宝叩谢后走了出来。樊虎说:“哥哥既然当了差,得有一匹好脚力才行。” 叔宝说:“那我们就到贾闰甫的店里去看看。” 二人径直来到店里,贾闰甫拱手说道:“恭喜,恭喜!还没来得及向你道贺呢。” 叔宝说:“有什么可贺的?不过是遵从母亲的命令罢了!如今刚充任差役,恐怕早晚有差遣,想找一匹好马,所以特意到你这儿来。” 闰甫说:“昨天刚到了四百匹马,随便秦兄挑选。” 说完,便带着二人到后面去看,果然有四百匹好马。贾闰甫和樊虎一会儿说这匹马好,一会儿说那匹马强。可叔宝却都不中意,在马群中走来走去。忽然,听到后面槽头有马嘶鸣,叔宝抬眼望去,只见是一匹瘦弱的黄骠马,马身虽然高达八尺,但毛长筋露,显得十分瘦弱。叔宝问道:“这匹马怎么这么瘦?” 闰甫说:“这匹马是关西的客商贩来的,到这儿已经三个月了,一直精心喂养,可就是长不起膘来,谁肯要它呢?那客商不想再耽搁,小弟我就称了三十两马价买了下来,两个月前他就离开了。这匹马又养了两个月,还是这么瘦。” 叔宝走到槽边仔细查看,那匹马一见叔宝,把颈上的鬃毛一耸,双眼圆睁,那雄健不凡的样子,就好像见到了故主一般。叔宝知道这是一匹好马,便对闰甫说:“这匹马让我来饲养吧?” 樊虎笑着说:“哥哥怎么会看上这匹瘦马?” 叔宝只是微笑,没有说话。贾闰甫说:“既然叔宝兄喜欢这匹马,那就送给你吧。” 于是,贾闰甫摆酒为叔宝庆贺,大家喝得尽兴后才散去。

叔宝把这匹黄骠马带回家,不到半个月,就把马养得十分肥壮,人人都夸赞叔宝有眼力。叔宝奉公缉盗,远近的人都对他十分羡慕,都愿意与他结交,因此在山东一省,人人都知道叔宝是个豪杰。

一天,刘刺史下发了一起盗犯,按照律法应该充军,要押送到平阳驿,由潞州府收管。刺史担心在山西地面上出什么差错,当堂就点了叔宝和樊虎二人负责押解,樊虎押解犯人前往平阳驿,秦琼则负责押解犯人到潞州投递。叔宝赶忙回到家中,收拾好行李,拜别母亲和妻子,与樊虎一起押着这一批犯人,先到长安司挂号,然后向山西进发。

当时正值暮秋时节,西风飒飒。一天,他们走到长安道上,离长安五十里处,有一座山名叫临潼山,山势十分险峻,山上有伍相国神祠。叔宝对樊虎说:“我听说伍子胥,昔日凭借自身的力量辅佐明主,挟制诸侯,在临潼会上,举起千斤大鼎,名震天下。如今山上有他的祠庙,我想去瞻仰一番,你帮我押着犯人,到临潼关外等我。” 樊虎答应了,就带着犯人走过山岗,自己到关口去了。

不知叔宝在临潼山上又会有什么经历?且听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