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淮收拢好兵马,对身边的人说:“虽说我没拿下街亭,可夺取了列柳城,这也算是大功一件。” 于是带着队伍直奔列柳城下叫门。忽然,城上一声炮响,旗帜纷纷竖起,正中间一面大旗上写着 “平西都督司马懿”。司马懿站在悬空板上,靠着护心木栏杆,大笑着说:“郭伯济,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呀?” 郭淮十分惊讶,说道:“仲达真是神机妙算,我比不上你!” 于是进了城。两人见面后,司马懿说:“如今街亭已失,诸葛亮肯定要撤兵。你赶紧和曹真星夜追击。” 郭淮听从了他的话,出城而去。司马懿叫来张合,说道:“曹真、郭淮怕我独占大功,所以来夺取这座城池。我并非一心只想成功,只是运气好罢了。我估计魏延、王平、马谡、高翔这些人,肯定先去占据阳平关了。我要是去夺取阳平关,诸葛亮肯定会在后面追杀,那就中了他的计。兵法说:归师勿掩,穷寇莫追。你从小路抄到箕谷去退兵。我自己带兵抵挡斜谷的蜀军。要是他们败逃,别正面阻拦,在半道截住就行,这样蜀军的辎重就能全部缴获。” 张合领命,带着一半兵马离开了。司马懿下令:“直接去夺取斜谷,从西城进军。西城虽是个偏僻的小县城,却是蜀军屯放粮草的地方,也是南安、天水、安定三郡的总路。要是拿下这座城,三郡就能收复。” 于是,司马懿留下申耽、申仪守列柳城,自己率领大军向斜谷进发。
再说孔明自从派马谡等人去守街亭后,心里一直忐忑不安。突然,有报告说王平派人送来了营地的图本。孔明把来人叫进来,身边的人呈上了图本。孔明在书案上拆开一看,猛地一拍桌子,大惊道:“马谡太无知了,这是要坑害我们的军队啊!” 身边的人问:“丞相为什么这么吃惊?” 孔明说:“我看这图本,他没守住要路,却在山上扎营。要是魏兵大批到来,把四面围起来,切断汲水的道路,不用两天,军队自己就乱了。要是街亭失守,我们还能往哪儿撤?” 长史杨仪上前说:“我虽然没什么本事,但愿意替马幼常去守街亭。” 孔明把安营的方法,一条一条详细地告诉杨仪。杨仪正要出发,忽然又有报告说马谡来了,说:“街亭、列柳城都丢了!” 孔明跺脚长叹道:“大事不妙啊!这是我的过错!” 急忙叫来关兴、张苞,吩咐道:“你们二人各带三千精兵,从武功山的小路走。要是遇到魏兵,别正面猛攻,只管击鼓呐喊,装作疑兵吓唬他们。他们自然会逃走,也别去追。等大军都撤完了,就往阳平关去。” 又让张冀先带军去修理剑阁,为撤退做准备。还秘密传令,让大军悄悄收拾行装,准备启程。又命令马岱、姜维断后,先埋伏在山谷中,等各路军队都撤完了,再收兵。又派心腹之人,分路通知天水、南安、安定三郡的官吏和百姓,都撤到汉中。还派心腹到冀县接来姜维的母亲,送到汉中。
孔明安排妥当后,先带着五千士兵去西城县搬运粮草。突然,十几次有飞马前来报告,说:“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,正朝着西城蜂拥而来!” 当时,孔明身边没有其他大将,只有一群文官,所带的五千士兵,已经分了一半先去运粮草了,城里只剩下二千五百人。众官员听到这个消息,全都大惊失色。孔明登上城楼一看,果然尘土冲天,魏兵分两路朝着西城县杀来。孔明传令:“把所有旌旗都藏起来,士兵们各自守住城墙的哨位,要是有擅自走动、大声喧哗的,一律斩首!大开四个城门,每个城门安排二十个士兵,扮成百姓打扫街道。魏兵来了,谁都不许乱动,我自有办法。” 说完,孔明披上鹤氅,戴上纶巾,带着两个小童,抱着一张琴,来到城上的敌楼前,靠着栏杆坐下,焚香弹琴。
司马懿的前军侦察到城下,看到这般情景,都不敢进城,急忙报告给司马懿。司马懿笑着,不太相信,于是让三军停下,自己骑着快马远远地观望。果然看见孔明坐在城楼之上,面带微笑,焚香弹琴。左边有一个童子,捧着宝剑;右边有一个童子,拿着拂尘。城门内外,有二十多个百姓,低着头打扫街道,旁若无人。司马懿看了之后,心中十分疑惑,回到中军,让后军当作前军,前军当作后军,朝着北山路撤退。次子司马昭说:“难道是诸葛亮没兵了,才故意摆出这副样子?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呢?” 司马懿说:“诸葛亮一生谨慎,从不冒险。现在他大开城门,肯定有埋伏。我们的军队要是进城,就中了他的计。你们哪里懂得这些?赶紧退兵。” 于是,两路魏兵全都退走了。
孔明见魏军远去,拍着手大笑。众官员都十分惊愕,问孔明:“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,如今带着十五万精兵来到这里,见到丞相就马上退兵,这是为什么呢?” 孔明说:“他料定我一生谨慎,肯定不会冒险;看到这副模样,怀疑有伏兵,所以就退走了。我不是故意冒险,实在是迫不得已才用这招。他肯定会带着军队往山北的小路走。我已经让关兴、张苞二人在那里等候了。” 众人都惊叹佩服,说:“丞相的计谋,神鬼莫测。要是我们,肯定会弃城逃走。” 孔明说:“我们只有二千五百人,要是弃城逃走,肯定跑不远,还不得被司马懿抓住?” 后人有诗称赞道:“瑶琴三尺胜雄师,诸葛西城退敌时。十五万人回马处,土人指点到今疑。” 说完,孔明拍手大笑,又说:“我要是司马懿,肯定不会退兵。” 于是下令,让西城的百姓跟着军队撤到汉中,因为他料到司马懿肯定还会再来。就这样,孔明离开西城,朝着汉中而去,天水、安定、南安三郡的官吏和百姓也陆续赶来。
司马懿朝着武功山的小路撤退。忽然,山坡后面喊杀声连天,鼓声震地。司马懿回头对两个儿子说:“我要是不跑,肯定中了诸葛亮的计。” 只见大路上有一支军队杀来,军旗上写着 “右护卫使虎冀将军张苞”。魏兵吓得纷纷丢盔弃甲,四散而逃。没走多远,山谷中又传来震天的喊声,鼓角齐鸣,前面一面大旗上写着 “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”。山谷中回声阵阵,不知道有多少蜀兵。再加上魏兵心里本来就害怕,不敢久留,只得把辎重全都丢下逃走了。关兴、张苞二人都遵照孔明的命令,不敢追击,缴获了不少军器粮草后就回去了。司马懿见山谷中到处都有蜀兵,不敢走大路,于是又回到街亭。
这时,曹真听说孔明退兵,急忙带兵追赶。山背后一声炮响,蜀兵漫山遍野地冲了出来,为首的大将是姜维、马岱。曹真大吃一惊,急忙退兵,先锋陈造已经被马岱斩杀。曹真带着残兵狼狈地逃回。蜀兵连夜都撤回汉中。
再说赵云、邓芝在箕谷道中设下伏兵。听说孔明传令回军,赵云对邓芝说:“魏军知道我们退兵,肯定会来追击。我先带一支军队埋伏在后面,你带着士兵打着我的旗号,慢慢撤退。我会一步步护送你们。”
郭淮带兵再次回到箕谷道中,叫来先锋苏顒,吩咐道:“蜀将赵云,英勇无敌。你要小心提防,他们的军队要是撤退,肯定有计谋。” 苏顒满不在乎地说:“都督要是肯接应,我一定能生擒赵云。” 于是带着前部三千士兵,冲进箕谷。眼看就要追上蜀兵,只见山坡后面闪出一面红旗,上面写着 “赵云” 两个白字。苏顒急忙收兵后退。没走几里路,喊声大震,一支军队突然杀出,为首的大将挺枪跃马,大喝道:“你认识赵子龙吗!” 苏顒大惊,说:“怎么这里又有个赵云?”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,就被赵云一枪刺死在马下。其余的士兵四处溃散。赵云慢慢前进,背后又有一支军队赶来,是郭淮的部将万政。赵云见魏兵追得紧,就勒住马,挺着枪,站在路口,等着来将交锋。这时蜀兵已经走远了三十多里。万政认出是赵云,不敢上前。赵云一直等到天色黄昏,才拨转马头,缓缓前进。郭淮的军队赶到,万政说赵云还是那么英勇,所以不敢靠近。郭淮传令让军队赶紧追击,万政带着几百名骑兵追了上去。走到一片大树林时,忽然听到背后一声大喝:“赵子龙在此!” 吓得魏兵从马上掉下来的有一百多人,其他人都越过山岭逃走了。万政硬着头皮来迎战,被赵云一箭射中头盔上的缨子,吓得跌进了山涧里。赵云用枪指着他说:“我饶你一条性命,回去告诉郭淮,让他快来!” 万政捡回一条命,跑了回去。赵云护送着车仗和人马,朝着汉中而去,一路上没有任何遗失。曹真、郭淮收复了三郡,把功劳都归到自己身上。
司马懿分兵前进。这时,蜀兵都已经撤回汉中。司马懿带着一支军队又来到西城,他询问留下来的居民和山里隐居的人,都说孔明在城里只有二千五百士兵,又没有武将,只有几个文官,根本没有埋伏。武功山的百姓告诉他:“关兴、张苞,各自只有三千士兵,在山里来回呐喊,击鼓吓唬人,并没有其他军队,也不敢真的厮杀。” 司马懿听了,后悔不已,仰天长叹道:“我比不上诸葛亮啊!” 于是安抚了各处的官员和百姓,带兵回到长安,朝见魏主曹睿。曹睿说:“今天又收复了陇西各郡,都是你的功劳。” 司马懿上奏说:“现在蜀兵都在汉中,还没有全部剿灭。我请求带领大军全力攻打蜀地,来报答陛下。” 曹睿非常高兴,让司马懿马上出兵。这时,朝堂上有一个人站出来上奏说:“我有一计,足以平定蜀国,使吴国归降。” 正是:蜀中将相方归国,魏地君臣又逞谋。不知道献计的人是谁,且看下文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