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“太尉”,就是东汉“三公”中管理天下兵马的,可以算是弱化版的大将军。
“三公”最初的时候是指帝王身边最有权力的三位大臣,分别是丞相、大将军、御史大夫。
东汉时期,光武帝刘秀为了加强自己的集权统治,修改了“三公”的部分职权,其实也就是削弱了“三公”的权力。因此,刘秀干脆把名字也改了,弱化版的大将军就是“太尉”;而丞相的职务被拆分成了“司徒”和“司空”;御史大夫则是直接改由更低一级的御史中丞代替,失去了“三公”的级别,于是新的“三公”分别是太尉、司徒、司空,其中太尉不得随便掺和政事,只管军事,而司徒、司空只管政事,不得掺和军事。这样就不会出现像大将军或者丞相独揽朝中大权的情况了。
不过,后来东汉的权臣们大多还是把大将军、丞相等职务又拉出来用,谁也不敢说什么,因为,东汉中后期的皇帝大多没什么权力,比刘协强不到哪去。
而“卫尉”是“九卿”之一,韩遂拿到这个职务,在三公九卿制的汉廷里地位很高,而且还是负责管理都城安全的职务,等于是把许都的守卫职责交给韩遂。
也就是从表面上说,袁熙给马腾太尉的职务,给韩遂卫尉的职务,等于是让马腾、韩遂成为袁熙这边的重臣。
但,事实上呢?当然不是。
主要是,袁熙跟诸葛亮还有司马懿在管理许都的时候发现,曹操在许都设立的朝廷已经在一步步剥离“三公九卿”制度了,曹操后期甚至废除了三公,将政、军两大事务完全集中在曹操自己这个丞相手上,而其他职责则是由“尚书台”以及其下所辖的“六曹”负责。袁熙在许都管理事务的时候,也是模仿曹操,只不过他用的是大将军的身份而已。
至于“三公九卿”,现在就是一堆闲职,给他们也就是个安慰,而在外面的军阀们当然不知道这个事儿。因此,袁熙决定在这次国丧期间利用一下这个“三公九卿”,看看能哄来哪些人!
马腾和韩遂,自然就是最初的两个。
除此之外,袁熙还给其他各地的重要军阀们准备了对应的职务。例如,汉中的张鲁,袁熙就给了九卿里“奉常”的职务,主要负责祭祀,正合适;益州的刘璋,袁熙给了“宗正”的职务,掌握刘姓皇家的事务,正好符合刘璋宗室的身份;荆州的刘表,袁熙给了三公里“司徒”的身份,刘表其实能力很强的;扬州那边,袁熙比较慷慨,一下给了三个人身份,一是给孙权九卿中“郎中令”的身份,负责皇宫守卫,二是给周瑜九卿中“廷尉”的,掌管刑罚,三是给张昭三公中“司空”的身份,以示尊重;至于辽东的公孙康,袁熙给了他一个九卿中“太仆”的身份,让他管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