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纯属虚构,历史架空,都是白话文,脑子寄存处)
虽然李儒对王允充满了戒备之心,但这种防备其实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。因为在很多事情尚未真正展开之前,他根本无法准确预测到对手接下来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。
而此时此刻,王允的表现却让人感到十分惊讶。他对董卓表现出了极度的亲近,不仅如此,他还频繁地与吕布交往,关系日益亲密。这种情况让李儒不禁心生忧虑,他开始怀疑王允是否在暗中策划着什么阴谋。
天下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笼罩着,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之中。在这个看似风平浪静的表面下,李儒对王允的调查却在暗中逐渐频繁起来。然而,尽管他付出了诸多努力,却始终未能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,每次都无功而返。
西凉势力的文官中,唯有李儒一人能够挑起大梁,肩负起处理繁重公文和对王允进行各种调查的重任。长时间的劳累和压力,使得李儒的身体渐渐不堪重负。不知不觉间,他的身子骨开始走上了下坡路,健康状况每况愈下。
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,李儒对王允的调查都没有丝毫的进展,这让他感到越来越焦虑和疲惫。渐渐地,他开始放松对王允的看管,不再像之前那样严密监视。毕竟,此时的朝堂正处于动荡时期,需要王允这样的人物来稳定局势。
蔡邕是董卓掌控朝堂后第一个投效之人,但他的才能却相当有限。与王允相比,蔡邕在处理政事方面远远不及,显得有些力不从心。如果让蔡邕去搞艺术创作,那他定然能够展现出非凡的才华,创作出令人瞩目的作品。然而,当涉及到处理政务时,蔡邕的局限性就暴露无遗了。
由于目前的局势需要得到王允的协助,李儒深思熟虑之后,果断地决定裁撤掉大量原本负责监视和调查王允的暗卫。毕竟,与将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浪费在一个看似毫无威胁、人畜无害的王允身上相比,将暗卫们部署到那些心怀叵测、蠢蠢欲动的世家大族身上,显然更能发挥出他们的作用。
这些世家大族们,虽然表面上对董卓表示忠诚,但实际上却在暗中策划着各种阴谋诡计,企图扩大自己的权利范围。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董卓势力的稳定和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。因此,李儒认为将暗卫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世家大族身上,能够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动态,及时发现并挫败他们的阴谋,从而维护董卓势力的长治久安。
王允身为底蕴深厚的王家家主,其洞察力自然非同一般。尽管跟踪者的踪迹极其隐秘,但他还是能够隐约察觉到似乎有人在暗中尾随自己。然而,最近这种被跟踪的感觉却明显减少了,这让王允意识到李儒可能对他的监视有所松懈。
事实上,王允心中一直暗藏着一个更为疯狂的计策。他曾设想过,如果能集结各个世家的家丁,对皇城发动一场猛烈的冲击,或许会有一线生机。毕竟,皇城虽然坚固,但家丁们的数量众多,若能齐心协力,说不定真能一举攻破皇城,直取董卓!
然而,王允心里也很清楚,家丁与训练有素的西凉士卒相比,实力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。这种以卵击石的行为,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一旦失败,不仅自己会身败名裂,恐怕还会牵连到整个家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