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成凤穿梭在茂密的大岭深处,每当恐惧焦虑的时候,就会翻开《妙法西域记》来看,今天她看了第二十三记,记录如下:
问:如何“如是降服其心?”
答:要降伏其心,得知道为什么我们有种种感觉而不得自在,这都是六根执习之续业所致,眼根在于续色,所以色尘不断流转。耳根在于续声,所以声音不断流转。鼻根在于续气,所以香臭不断流转。舌根在于继味,所以味道不断流转,身根在于续子,所以子孙不断流转,意根在于续法,所以概念名相不断流转。此六者共同作用相续,所以世界生命精神思想不断流转。若有人能在六根处断此执习,则业感不再相续流转,这就如同我们站在山顶一目扫过,又无记忆挂碍,即名如是观照,这样就可以降服其心,也可以看破业感轮回的假象。
问:这就是经书所言“如是住,如是观,如是降服其心吗? ”
答:就比如上面的例子,我们执业标记,六根着处,即成识心。如此识心虚妄,就如同空间(来比喻觉照)里标记器物(来比喻识障),离照说心,皆是前尘,虚妄相想,非觉照圆满的菩提真相。合觉观照,能发真如,就是如是了。
问:那这执业的念想,又如何断掉呢?
答:佛性道心,念起性觉,性觉必明,就如同具有明了性的大海被风吹起的波浪,这样的大海自然是知道自己起了波浪的,不会颠倒妄认波浪为实有。如此起浪,妙觉如来,不寻因逐本,与海无异,并没有真的业风注其海。人们看树听音,看听等性皆如这大海,树音就如同这波浪,“即听即明”的这种明了性不会妄认“树音”等是离“见听”等性的实有。如此见树见音,亦可见“见”,是谓知觉或者观照。照见即如,取不动不失,不生不灭之意。如此见心,念即无念,有还同无,怎么会执着念想呢?
问:那我到底是有心还是没有心呢?
答:有无之别,不在于相,在于众生知见,把菩提觉照记作有,把菩提觉照记作无,不管你如何标记,此照性怎么会因为你给它改了名字而变得存在或者不存在呢?你问你到底有没有“心”,就是存在上述不明就里的迷障。我现在问你,你认为自己有心,那你是有何种心需要降服?
我回答说:我已明白,佛心道体,觉照明见,妙无妙有,如此“妙”本如如(即不生不灭,非生非死),非是有是无。然我观世间生命,食毕皆以情痴淫欲为一生根本,我也不能超脱,故我以此心需要降服。
答:通过上面例子解答,你应该明了,世间万物,空间,生命,精神思想,皆六根性为,一体不能分离。你应该把注意力放在道的呈现上,而不是六根、尤其是命根的生灭创造发明上,心自然不会有拉扯。山河大地,为我清净觉见(见)。声音杂静,为我清净所觉见(闻)。疼痛舒痒,为我清净觉见(觉)。名词定义,为我清净觉见(知) 。生命以情欲而致世界相续,实则菩提觉照圆满,一真无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