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若是查案过程中,遇到了什么难以解决的危险,也可令他们进宫求救。”
听到有百骑相助,王敬直大喜过望,再次拜谢:“臣定不负陛下所托,争取早日查清真相,还无辜者一个清白!”
李二陛下暗暗叹气,虽说他早就猜到,将这个案件交给王敬直,他可能会一门心思的,向着为李斯文脱罪的方向狂奔。
只是,他心中其实并未完全打消,对李斯文的怀疑。
又不放心的多嘱咐了一句:
“敬直,朕之所以将此重任托付于你,不仅是因为朕相信你的正直,更是因为...朕清楚的知道,你与李斯文惺惺相惜的情谊。”
“朕也明白,作为好友,你定不愿看到他蒙冤受屈,当然,朕也不愿相信,他会做出此等恶事。”
“可你也要牢牢记住,朕要的是确凿的证据,无论最后结果如何,绝不可偏袒一方,隐瞒证据!”
说着,李二陛下微微眯起眼睛,长久注视着王敬直的表情。
但凡今天他脸上露出一丝半点儿的迟疑,那这件案子,就不能完全相信他,还要另差人手。
但好在,此时的王敬直,满脑子都是皇帝的隆恩浩荡,根本没意识到,皇帝此时言语中的试探之意。
不假思索的便点头道:“请陛下放心,臣虽涉世未深,但也深知此事关系重大,查案过程中一定会秉持公正,绝不徇私!”
见此,李二陛下脸上再次露出微笑,果真没看错这小子,人如其名,是个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的直臣。
将昨夜除‘李斯文也在现场’的大致情况,尽数告诉王敬直后,皇帝便随手拿起一份案几上的奏折,头也不抬的说道:
“那就去吧,切记不可涉险,安全回来,途中有任何进展,也可随时向朕汇报。”
见皇帝如端茶送客般的举动,王珪父子俩便不多做打扰,躬身行礼后,退出太极殿。
缓步于承天门广场之上,王珪却表现的意外发愁,饶是几十年官场沉浮下来,积攒的老道经验,在此时也派不上太多用场。
昨夜留下的线索太少,大部分又攥在了大理寺手中。
可陛下的意思...分明是想让他们,从另一个方向出发,能不打草就别惊蛇的那种。
疑点重重的大案子啊,眼下却无半点头绪,实在棘手。
越想越憋屈下,王珪突然停步转身,狠狠瞪了自家傻儿子一眼:
“你这个孽子怎么敢的,陛下说三日你就应下了?脑子里就没有一点讨价还价的概念?”
“诶!这么短的时间里,别说查清楚真相,能大致理清案情脉络,你老子某就谢天谢地喽!”